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按下同意按鈕,代表您接受上述規範。

松田康博:日中政治體制不同 中國獨裁遭遇反制為歷史必然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比較當前中國崛起及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的崛起,認為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制度。日本天皇有權威但沒權力,而取消任期制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只能一直做下去,「愈做愈怕」。(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比較當前中國崛起及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的崛起,認為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制度。日本天皇有權威但沒權力,而取消任期制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只能一直做下去,「愈做愈怕」。(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

中央社駐東京特派記者楊明珠 專訪

2021/07/01 10:33(09/02 22:22更新)

針對當前中國崛起,與日本明治維新時代以來的歷史比較,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認為,兩國政治體制不同,日本天皇有權威而無權力,而中國的獨裁體制存在許多缺點,其遭遇包含美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抵制,是一種歷史必然。

記者:日本與中國在崛起歷程中都出現了急速膨脹的「愛國主義」浪潮,但造成的歷史轉折有所不同,您如何看待其中的差異?

松田: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利用天皇的權威來仿造西方的現代化國家,有國王、強有力的軍隊、很強的富裕產業,學那個方式來推動明治維新以及後續的改革。中國當時清朝是一個外來的族群,是征服王朝,它代表權力、權威。日本的天皇是有權威但沒權力的。所以天皇的存在,改朝換代的都是下層的。中國如果要改朝換代就全部都要改,是革命。所以說,日本和中國的現代化過程的不同,和政治制度有很大的關係。

有關明治時期以來的日本的崛起,與中國最近的崛起做比較,當年日本崛起的過程,自由市場、自由貿易其實是不存在的,所以說日本也要擴張自己,拿下了台灣、朝鮮半島,再進一步擴張,因為每個國家、帝國主義國家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不給你開放市場。所以當時是用軍隊的力量,一定要有很強的力量才能讓自己的經濟好起來。

但是戰後的世界不一樣。雖然是共產主義的陣營是沒參與,但是世界經濟、西方的經濟還是以自由貿易為主。所以日本是納入了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主義經濟的一部分,它依賴美國,不需要自己建立很強的軍隊,所以戰後日本的崛起,第二次的崛起,是輕武裝、重經濟,而且是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自由貿易體系裡面謀求發展的。

而中國呢,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是社會主義國家,而且是很獨裁,不容許批評的制度。但是中國也被允許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自由經濟體,21世紀加入世貿組織,充分地享受了自由貿易的好處,中國本來就是人口多,地大物博,教育水準也高,很急速地成長為世界第二的經濟體,但是中國的政治制度跟第二次崛起的日本或西德完全不一樣,所以當中國快要超過美國的時候,中國的行為本身也改變了。

日本變成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並沒有在軍事上、或對周邊國家進行挑戰,沒有對當時的國際秩序進行挑戰。但是中國有,中國是因為政治制度沒改變,經濟就變大了,中國的對外擴張就開始了。

也就是說,中國正在挑戰現有的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價值觀,還有實際上的領土、權益等等,而且中國把它說成理所當然的事情。說過去全世界都對中國不公平,現在要討回公道。以這樣的態勢崛起的話,一定會引起不僅是美國、包括周邊各國的反彈。現在美國方面發現了,這樣下去非常危險,所以由美國來帶頭開始壓制中國,這是歷史上的一種必然。

記者:外界在看日本與中國的時候認為日本對於天皇很尊崇,中國早期對毛澤東崇拜,現在習近平想要更超越,被說成「習皇帝」,您對此看法如何?是不是說習近平想要運用群眾的愛國主義鞏固自己的地位?

松田:共產黨的制度還是與皇帝的制度不一樣,但是習過於獨裁,所以大家都會用帝制時代的語言來描寫、諷刺、批判他。這是每個社會都會出現的事,但歸根究柢,還是制度不同,他還是共產黨,如果他是皇帝的話,那下一個國家主席是他的小孩啊,他也不是這麼做,毛澤東也不是這麼做,毛澤東的兒子在朝鮮戰爭時陣亡的。

所以說,他是以共產黨制度裡面的個人獨裁。共產黨的獨裁一段時間是集體獨裁;一段時間是個人的獨裁。個人的獨裁其實是很難做,你想要獨裁的話,就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不一定會成功。人家一定會阻止你、扯你後腿。所以個人獨裁是很難的,集體獨裁是比較容易做。

譬如說,領導人是輪替的,或者是有牽制的,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是七個人或九個人同意以後才可以推行等等。這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利益還是要分贓,而且這個制度也要有穩定性,所以鄧小平所定的集體領導制度是很有用的。問題是說,7位或9位常委都有自己的利益,軍隊也是有自己的利益,就是不代表國家的利益,這樣的話,就大家分贓國家的利益,可能變成幾個利益集團。

習近平看到了這個狀況,從江澤民到胡錦濤的時代,是中國經濟崛起的時代,凡是有土地的、有條件的,凡是跟黨中央有關係的都可以發財,而且那時跟美國、日本都非常友好,那時是大好機會。所以大家都靠黨、靠權力來發財。結果,這樣做下去,拉大差距,這政權能持續嗎?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地步,所以習近平應該是以他的使命感來試圖改變中國,就是把所有的權力集中於自己的身上,很果斷地推動改革,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

2018年3月11日,中國13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2958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1票無效,16人缺席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並將習近平思想、監察委員會等內容入憲。(中央社檔案照片)
2018年3月11日,中國13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2958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1票無效,16人缺席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並將習近平思想、監察委員會等內容入憲。(中央社檔案照片)

就像周永康的集團確實有非常多的腐敗的案件。習近平主觀是以這樣的方式,但是政治學的名言就是說,「權力會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敗」,習跟他的周邊自然也腐敗,所以習近平以那樣的態勢來進行獨裁統治,他也愈來愈怕,怕自己失去了權力會變成怎麼樣?所以他不敢交班。而且現在的社會是很複雜的。一個人能決定一切嗎?很難啊,要有一個制度、法制,要按照制度、法制,一層層都按制度和法律來推行政令,這樣比較好。但他是集中在自己身上,一個人,結果很多問題就出來了。一個是決策的塞車,因為下面都不敢自己做主。另外一個就是決策的品質不好,也很難改過來,因為下面的人都說好話。

獨裁的最大的壞處是沒辦法自我反省。古人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但他不知道自己的過錯在哪,因為沒人提醒他,一直錯,錯到最後才知道,才要改過來,但自己也不能認錯;下面的人也不能認錯,所以以委婉的方式慢慢調整。但是現在在習近平執政的時候,連這樣的方式大概都做不了。

現在大家都很緊張,就像外交部,所謂的「戰狼外交」,每一個外交官都被監控。私下也好,稍微說一句習近平的壞話或中國的壞話,說一句「美國也有道理」,那完了,每一位外交官都被監控。他一定要比北京更厲害的方式來罵其他國家。那這樣的外交能持續嗎?

從第一代開疆闢土的領導人毛澤東,之後陸續掌權的鄧小平、江澤民(前右)、胡錦濤(前左),到目前掌權的習近平(前中),中共建黨以來,共歷經5代領導人。圖為中共2017年舉辦19大閉幕式。(中央社檔案照片)
從第一代開疆闢土的領導人毛澤東,之後陸續掌權的鄧小平、江澤民(前右)、胡錦濤(前左),到目前掌權的習近平(前中),中共建黨以來,共歷經5代領導人。圖為中共2017年舉辦19大閉幕式。(中央社檔案照片)

我舉了這個外交部的例子,很多地方都是這樣。以前的共產黨是在正式的場合跟外國人講話時還是講他的表面的話,回去開會時講一些真話,來把自己的政治路線、外交路線矯正過來,現在連這個都做不了。這是一個極端獨裁的很大的壞處。我覺得現在這樣做下去,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相當的悲觀。

他(中國)現在有軍隊的力量、經濟的力量,只有武力和金錢來壓別人,這叫作霸道。霸道是行不通的。要有個軟實力才行,這是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傳統的治國觀念就是不能走霸道,要走王道,以德服人。口頭上這樣講,但實際是以武力和金權來壓別人,他要的是稱讚跟服從,以這種方式來推動外交,我覺得在現代的社會(現在已經不是18、19世紀),已是21世紀,所有的資訊都公開透明的,在這種的狀況下中國以那樣的態勢來推動,我覺得沒有可持續性。

所以說,獨裁有很多壞處,他以為有很多好處,因為過去是集體領導,不對,改了,改了以後,就走火入魔,他無法自拔,他一定會做到死。他三選連任以後會有顯著的政績嗎?會成功嗎?不太可能。因為他已經做了兩任了,做了兩任有什麼顯著的成果?沒有。第三任,這個權力的慾望,你把自己的任期都取消掉了,這樣子做,等於是每天都喝海水,愈喝愈渴,愈想要喝。

他現在在做的是要進一步擴權。他已經快要當第三任了,他還要拿國務院總理的職位,派自己的人馬,因為李克強、胡春華都不是他自己的人。所以把所有的黨政軍全都變成自己人,擴權到極限,到第三任的時候他已經沒有敵人了。那第四任、第五任更容易。他沒顯著的成果,而且他接班人是誰?他自己做大了,底下的都是第三號、四號人物,沒有第二號人物,那怎麼接班?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就不要接班,那就他做第四任、第五任,他會做到死。那愈做愈怕。

所以歸根究柢,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制度。日本雖然是有天皇制,但天皇是君臨但不統治的,天皇只有權威,大家都尊敬他,但天皇沒有權力。他(天皇)想把我打死,不可能把我打死的。皇上不一樣,皇上是可以的。所以,中日兩國在歷史上,制度不一樣,崛起的過程也不一樣,現在也是非常不一樣。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說,獨裁最大的壞處是沒有辦法自我反省,以「戰狼外交」為例,現在中共沒人敢對統治者講真話,他對中國未來發展方向感到悲觀。(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說,獨裁最大的壞處是沒有辦法自我反省,以「戰狼外交」為例,現在中共沒人敢對統治者講真話,他對中國未來發展方向感到悲觀。(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