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按下同意按鈕,代表您接受上述規範。

憶兩岸談判 國民黨前官員:中共重視原則與框架

2008年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右)和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左)會談,江丙坤致詞表示,在北京會談時,和陳雲林的手幾乎搆不到,這次相當接近,表示兩岸距離在實質上、形式上,都大大靠近。(中央社檔案照片)
2008年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右)和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左)會談,江丙坤致詞表示,在北京會談時,和陳雲林的手幾乎搆不到,這次相當接近,表示兩岸距離在實質上、形式上,都大大靠近。(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

2021/06/19 10:32(06/21 12:24更新)

前總統馬英九任內8年被視為兩岸的談判高峰。曾在談判第一線的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前官員徐純芳表示,兩岸當時具互信基礎,但面對關鍵議題時,當時的政府也「寸步不讓」。

馬英九2008年上任後宣示,對中國大陸採「不統、不獨、不武」政策,與中共時任領導人胡錦濤在2005年提出的「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方針,共同鋪設了當時的兩岸關係,也讓海峽交流基金會恢復掌握兩岸會談的地位。

之後,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在2008年6月展開第一次「江陳會」,後續又有了5次江陳會談。

而在這段期間,兩岸也透過協商與談判,陸續完成「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及「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等的簽署。

曾站在兩岸談判第一線的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中國大陸的共產黨今年將成立滿100年,而早在共產黨成立初期,國民黨就有跟對方打交道的經驗,過去也曾經有國共會談。不過,撇除早期歷史淵源的層次,國、共兩黨是有互信基礎的。

高孔廉表示,這個互信基礎在於「國民黨遵守中華民國憲法,我們還是強調中華民國的主體性」,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就有提到「國家統一前」,而中國大陸也主張「兩岸是要統一的」,因此在這方面,「是有互信的」。

曾站在兩岸談判第一線的前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國民黨強調中華民國主體性,並且遵守憲法,而憲法增修條文中有提到「國家統一前」;中國大陸也主張「兩岸是要統一的」,因此國、共在這方面「是有互信的」。中央社記者賴言曦攝
曾站在兩岸談判第一線的前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國民黨強調中華民國主體性,並且遵守憲法,而憲法增修條文中有提到「國家統一前」;中國大陸也主張「兩岸是要統一的」,因此國、共在這方面「是有互信的」。中央社記者賴言曦攝

高孔廉也提到與中共談判的時代差異。

高孔廉表示,兩岸談判在1990年代及2008年的最大不同處,在於1990年代只有海基會跟海協會在談,雖然海基會、海協會是兩岸官方「戴帽子」的組織,但實際性質仍屬民間層級。但到了2008年後,改由海基會、海協會的人帶頭,加上各部會官員跟對岸相對應的官員面對面,是「官方直接談判」。

高孔廉也談起當年與中共在談判桌上的交手心得,他認為,與中共談判時,雙方交手時共有三個層次,分別是核心利益、政策及戰術性。

高孔廉說,對中共而言,「台灣是核心利益,國家統一是核心利益」,所以國民黨當時在與中國大陸談判時,不觸及這類核心利益問題,只針對事務性議題,因為要「先經後政」。

但高孔廉也指出,這不代表雙方當時談判時,就沒有涉及具政治含義的議題,例如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就是一個「高度政治性的議題」。

高孔廉認為,在政策方面,兩岸當時在談判的時候是有調整空間的。例如中國大陸認為,在偷渡客遣返議題上,「不宜用偷渡客這個名詞」,台灣此時就會運用「違反雙方有關規定進入對方地區人員」的說法作調整,好讓雙方能繼續談下去。

高孔廉強調,在戰術性方面,兩岸則是「各有立場,錙銖必較」,但中國大陸在必要時也會做讓步。

高孔廉舉例時提到,在談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當時政府就以中國大陸生產毛額(GDP)是台灣的12倍,指出台灣產品進入中國大陸,對中國大陸市場衝擊不大;但開放中國大陸產品,卻會造成台灣內部市場極大壓力;中國大陸方面因此被說服,在農產品等品項上作讓步。

不過高孔廉也提到,中共談判時「很喜歡建立原則」,也時常在協議的內容、條文上「自我解釋」。即便條文沒有這樣寫,中國大陸也會朝利己的方向解釋,每當碰到這種時候「我們就是反駁他」。

高孔廉以兩岸直航航點的問題為例指出,當時的台灣航空業者因部分兩岸航點業績不好,想要更動在陸航點。不料中國大陸卻以協議稱不可換航點為理由,想要拒絕,當時他就跟大陸官員說,「哪一條條文寫的你告訴我」,但對方翻遍協議也拿不出證據,加上對岸航空業者先前也有更改航點的紀錄,這件事才得以落幕。

高孔廉強調,跟中共談判,「你跟他就是要據理力爭啦」。

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先前曾因「十年大限」議題而備受討論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就被視為開啟兩岸雙邊經濟的重要協議。這項在國民黨執政時期談妥、至今仍在運作的其中一項兩岸協議,完成簽署的時間,就在2010年6月的第5次江陳會談上。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前左)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前右)2010年6月29日在中國重慶,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中央社檔案照片)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前左)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前右)2010年6月29日在中國重慶,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中央社檔案照片)

曾參與ECFA談判的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徐純芳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坦言,當年與中共官員談判時,雙方你來我往,幾度陷入僵局。但談判最重要的,就是讓雙方先把「醜話」都說在前頭,讓彼此在清楚底線的情況下,進行後續談判。

徐純芳指出,當時由於台灣採取較為積極主動的態度,因此在議題上較有主導性,但兩岸之間繞不開的就是政治層面上的問題。中國大陸談判的一大特色就是,把一個框架先封好,之後報上去,然後就不能更動了,所以兩岸當時在談判時,基本上是在中國大陸的那個框架中進行,因為彈性很小,兩岸為此幾度陷入僵局。

徐純芳說,當時誰也不讓誰,中國大陸主談官員甚至說出「我沒想到這個談判這麼難」。因為當時中國大陸官員的預設心理是「跟台灣談判會有什麼難的」,但沒想到台灣官員盡力維護產業權利,「這個寸步不讓是真的寸步不讓的」,這才造成雙方的僵局。

曾在當年站上兩岸「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判桌的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徐純芳表示,當時兩岸官員在談的時候互有堅持,對岸官員也沒想到台灣官員會如此盡力維護產業權利,這個寸步不讓是真的寸步不讓的」,雙方因此數度陷入僵局。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攝
曾在當年站上兩岸「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判桌的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徐純芳表示,當時兩岸官員在談的時候互有堅持,對岸官員也沒想到台灣官員會如此盡力維護產業權利,這個寸步不讓是真的寸步不讓的」,雙方因此數度陷入僵局。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攝

徐純芳表示,因為考量到對方已經是用一個框架的方式去思考,因此當時的做法只能讓雙方把該講的話講完,講完以後兩岸再來想辦法,也讓對岸主談官員有機會去向上層回報,尋找調整框架的空間。

徐純芳說道,談判時要適時替自己及對方著想,不要在還沒有談到底的情況下,就堅持己見,限縮談判的空間。

不過,徐純芳也談到,與中國大陸進行經貿談判時,當時的政府曾提出,希望中國大陸能讓台灣在協定中放一個條文,也就是鼓勵雙方盡可能的去開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關係,這在國際簽署FTA時是一項慣例,然而中國大陸就表示無法接受,從這點就可看出,中國大陸對於兩岸間的政治問題,是非常堅持且不變的。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