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按下同意按鈕,代表您接受上述規範。

中共下個百年何去何從?從日本經驗預見歧路

中共正式邁入下個百年進程,有分析認為,當前中國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對最高領袖的個人崇拜,與二戰前的日本頗為相似。圖為2019年中共建政70週年慶祝大會人潮。(中新社)
中共正式邁入下個百年進程,有分析認為,當前中國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對最高領袖的個人崇拜,與二戰前的日本頗為相似。圖為2019年中共建政70週年慶祝大會人潮。(中新社)

中央社駐北京特派記者繆宗翰

2021/06/30 10:16(07/07 08:50更新)

中共建黨百年慶典正式揭幕,並誓言在下個百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種以崛起強權之姿、高漲民族情緒睥睨群雄的案例,恰似上個崛起大國-日本百餘年前的身影。

時序回溯到100年前,中共建黨之初,中國正值軍閥割據的動盪時期,而日本則處在「大正民主」邁入軍國主義前的轉折期。

大正民主的自由風氣奠基於過去數十年的明治維新西化,加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帶來的物資需求,使不處於直接戰場的日本景氣空前繁榮。而1917年蘇共建政、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ilson)提倡民族自決原則,更令自由民主思想思潮在日本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不過,受到中日戰爭、日俄戰爭接連獲勝的刺激,日本政界仍存在對外侵略擴張的野心。而「大正民主」的開放輿論環境也使以民族主義為核心思想、厭惡議會政治、不願屈服國際壓力的軍國主義者有了更多發言機會。

於是,隨著一戰結束,歐洲各國市場逐漸恢復,大量戰爭期間生產的產品滯銷,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更加昂揚,軍國主義者越來越不受控制,加上關東大地震、大正天皇病逝等不穩定因素,1932年便爆發時任首相犬養毅遭海軍青年軍官暗殺事件。

1932年的朝日新聞報導時任首相犬養毅遭海軍青年軍官暗殺。犬養毅的死被認為象徵著日本「大正民主」風氣的落幕,隨後幾年日本正式走向高舉民族旗幟的軍國主義道路。(圖取自維基百科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1932年的朝日新聞報導時任首相犬養毅遭海軍青年軍官暗殺。犬養毅的死被認為象徵著日本「大正民主」風氣的落幕,隨後幾年日本正式走向高舉民族旗幟的軍國主義道路。(圖取自維基百科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之後,主張尊崇天皇權威的「皇道派」少壯軍官在1936年發動軍事政變「清君側」,時任首相岡田啟介遇襲、內大臣齋藤實、大藏大臣高橋是清等人被殺,最終令日本正式走上高舉民族旗幟的軍國主義道路。

專研日本近代史的中國資深媒體人馬國川曾在他的著作「國家的啟蒙」、「國家的歧路」中提到,中國應該借鑑日本軍國主義形成歷程,不應重蹈覆轍。

他在書中指出,日本在1890年代追趕西方國家初見成效後,社會上就開始出現了宣揚「日本特色」、「維護國體」的保守主義輿論,在20世紀初期實現工業化之後,日本更出現了「和平崛起」與「武力崛起」的爭論。

馬國川也提到,隨著國力增強,中國近幾年也出現了沾沾自喜、自驕驕人的輿論氣氛。「一些人士忙著總結『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對於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不屑一顧。」

他認為,如何防止和克服狂熱的民族主義,融入世界文明,完成向現代國家轉型,是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

專研中國民族主義的北京獨立政治學者吳強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也提到,雖然中國在政體上的架構沒有天皇,但過去9年當局重新樹立集權體制,以及毛澤東式的個人崇拜和權威,軍隊效忠最高領袖,而不是文官政府,這與二戰前日本的軍政關係相當相似。

他表示,如今中共對自己政體、國體的擔憂,實際上就相當於當年日本天皇當年對國體的擔心,並演變為民族主義的動力,這是理解今天中國「戰狼外交」很重要的一部分。

吳強指出,從2012年9月15日中國反日示威活動以來,可以看見中國興起新的一波「義和拳運動」已登堂入室,進入、改造了中國官僚體系,並變成中國現在民族主義最強而有力的支撐。

他認為,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如今走向這樣的境地,源於過去30年當中,公民社會力量被威權統治者鎮壓,留下的真空被「新左派」、「小粉紅」占領,且受到官方支持,進而演變為現在的「網路義和拳」,乃至出現「尾巴搖狗」現象。

而這種民族主義情緒近期顯得更加激烈,甚至令中共領導層必須出面緩頰。

例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5月31日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第30次集體學習時便提出,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而日本外務省長期以基金資助中國知名人士投入兩國交流,近期也被中國民族主義分子指為「為日宣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為此緩頰說,兩國間各種形式交流的作法,在國際關係中普遍存在。

吳強表示,中國這種封閉的民族主義正面臨與國際秩序的衝突,也導致國際社會對中國不信任。

他強調,這樣的民族主義,可能比日本過去的軍國主義民族主義來得更危險。世界能否應對中國這種「反智、非理性,有2000年內生傳統的民族主義」,將是西太平洋地區的傳統地緣政治、大國政治要面對的新課題。

中國學者吳強分析,過去9年當局重新樹立集權體制,以及毛澤東式的個人崇拜和權威,軍隊同樣是效忠最高領袖,而不是文官政府,這與二戰前日本的軍政關係相當相似。圖為2019年中共建政70週年閱兵現場。(中新社)
中國學者吳強分析,過去9年當局重新樹立集權體制,以及毛澤東式的個人崇拜和權威,軍隊同樣是效忠最高領袖,而不是文官政府,這與二戰前日本的軍政關係相當相似。圖為2019年中共建政70週年閱兵現場。(中新社)

吳強認為,就現階段而言,中共並不是要在全球建立霸權體系,而是一種主動積極防禦,試圖影響全世界,盡可能的將各種問題波動阻擋在中國國境之外。但不可諱言,中國正在重蹈日本強權的崛起與負面過程。

他也表示,中國面臨的根本挑戰是其內部秩序、價值觀與國際秩序是否兼容。中國社會趨於封閉後,支撐中國專制的市場經濟必定會出現質變,裙帶、黨營、權貴經濟會越來越強化,市場經濟則淪為黨的工具。這種與國際的脫軌終將導致經濟停滯、大蕭條、創新困難等。

吳強指出,中國的不確定性對全球而言會是很大的威脅。因為外界無法確定,中共政權是否會發生誤判。如果當權者迷信「東升西降」,那麼未來的危險幾乎無法避免,很可能發生第二次太平洋戰爭。

至於如何解決,他則認為,最根本的還是開放,中國必須允許政治競爭,因為唯有社會開放,才能保證國際社會的開放,這是對和平最充分的保證。

或許,民族主義就如同一把雙面刃,能在困境時凝聚國家內部力量,但稍有不慎、劍走偏鋒,便可能反噬自身。從歷史經驗看,日本當年期盼憑藉此勢「脫亞入歐」,最終卻鑄下歷史上難以抹滅的污點。對站在百年交會的中共而言,若不能記取教訓,恐將引導中國走向歷史的歧路。

學者表示,中國這種封閉的民族主義正面臨與國際秩序的衝突,也導致國際社會對中國不信任;這樣的民族主義,可能比日本過去的軍國主義民族主義來得更危險。圖為2019年中共建政70週年慶祝大會現場。(中新社)
學者表示,中國這種封閉的民族主義正面臨與國際秩序的衝突,也導致國際社會對中國不信任;這樣的民族主義,可能比日本過去的軍國主義民族主義來得更危險。圖為2019年中共建政70週年慶祝大會現場。(中新社)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