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 10:13(14:40更新)
1921年7月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100年來,中共早已不是那個主張「無產階級專政」的政黨,1978年的改革開放政策將中國帶入國際,開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風貌。現在的中國,也早已非百年前的中國。
從第一代開疆闢土的領導人毛澤東,之後陸續掌權的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目前掌權的習近平,中共建黨以來,共歷經5代領導人,5個人各有因時因地制宜的政策調整,都為現在的中國景象添過色彩,也各在近代百年中國歷史上寫下不同章節。
1991年出任美國駐中國大使的芮效儉(Stapleton Roy)深入觀察中國半世紀。他在接受中央社專訪並談到中共百年轉變時認為,「多年來,中共本質發生顯著變化」。
建黨之初的中共,在傳統馬克思主義下,將社會分成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領導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國家。毛澤東領導的中共代表工農階級。鄧小平則推動改革開放政策,提出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期階段,資本主義仍存在於社會主義中國,為社會主義中國內部存在資本主義提出合理化基礎。
江澤民出任中共總書記後提出「三個代表」思想,認為中共代表包括資本家與企業家的生產力發展、代表知識分子、科學家和藝術工作者的先進文化,以及不僅是工人階級的廣大人民。胡錦濤領導時期,放棄階級鬥爭概念,提出和諧社會主張。
這一路下來,芮效儉認為中共已經不再是馬克思主義思維,意識形態已經不是中共執政的最重要本質。
1981年春天,已故美國總統福特(Gerald Ford)卸任後曾再度訪問北京,鄧小平和福特有過一場小型午餐會,當時擔任美國駐北京使館館長的芮效儉也陪同前往。那次會談中,福特與鄧小平談到為何中國必須實行一黨制,鄧小平向福特解釋,中國需要經濟發展,沒有穩定就不可能發展經濟。而除非共產黨進行一黨統治,中國不可能穩定。
芮效儉分析,這意味中共已經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而是以黨派立場思索政治方向,因為一黨專政得以提供讓經濟發展實現所需的穩定性。
芮效儉也補充,鄧小平說這番話時是1981年。但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可以看到一黨統治並不能確保穩定,因為天安門事件反映的正是中國的局勢不穩定。
芮效儉認為,維持中共執政的目標核心是實現經濟發展。這和蘇聯不同。蘇聯經濟主要是用於支撐軍事發展,共產中國則是以經濟生產為重,人民生活獲得極大改善,但現在也允許大型經濟體為軍事發展投入更多資源,讓中國有能力用來威脅美國與中國在東亞鄰國的安全利益。
至於習近平,芮效儉指出,習近平正努力為自己在中國歷史打上自己的烙印。他將中共百年做出劃分,前一時期是毛澤東統治階段,是外國對中國施加極大影響的一段時期,但中國不再受辱,站起來成為獨立國家。鄧小平則是發展中國經濟,讓中國重新崛起成為現代國家。
習近平則宣揚「復興國家」概念,認為現在是中國將成為完全現代化國家的時期,中國將在國際形勢下恢復應有的地位。而這正是習近平的挑戰。
對於習近平執意打破鄧小平制定的領導人任期與年齡限制,芮效儉指出,中國國家主席是榮譽職,沒有實權,真正的權力握在總書記手中。
中共總書記一職,已經實施25年的兩任任期制是否會在明年的中共20大出現改變?芮效儉認為,中共應會為習近平打破這項規則,但其他領導人大概享受不到同樣待遇。這是否會引爆黨內鬥爭則是要關注的焦點,畢竟當開始出現例外時,其他雄心勃勃的領導人也會有這樣的政治期待,這意味可能引爆鬥爭,問題在於這樣的鬥爭是可以控制的,還是會造成某種不穩定。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學院榮譽教授藍普頓(David Lampton),曾被中國外交學院列為美國最有影響力中國問題專家第一位,他也深入分析中共領導層變革。
藍普頓指出,從毛澤東到胡錦濤,可以看到中國領導層的穩定進展,更朝向以共識為導向,不以一人為決策,更多的是集體領導。儘管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時,這樣的情況出現短暫中斷,但基本上這個模式隨著更多共識的建立,更具制度化也更具規範。這從兩任制、退休年齡規範等可以看到。
分析不同領導人的特質,藍普頓指出,毛澤東與鄧小平是革命出身,對中國未來有其理念與想法,為近代中國發展方向奠下基礎。江澤民則是工程師出身,胡錦濤也主張科學發展觀,工程師是解決問題的專家,嘗試用技術術語定義問題、找出替代方案與最佳決策,相對也更為務實。
但習近平則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較少共識領導,也較少準則」。藍普頓認為習近平正在建立個人領導體系,更強調宣傳,而非過去幾代領導人重視的市場與經濟。習近平與過去幾代領導人大相逕庭,在許多方面他更像是傳統中國式領導人。
藍普頓也強調,不能過分高估中國領導人特質的差異對中國改變的影響,仍有許多其他因素決定中國在全球舞台的行為方式。儘管領導層換屆是重要的因素,中國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也有極大影響,許多因素也會改變中國領導人的行為。但領導層十分重要,而習近平是與其前任領導人相當不同的領導者。
在談到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指控習近平骨子裡沒有一丁點民主時,藍普頓提出不同看法。他以「多元社會政府」(government of a pluralistic society)一詞取代「民主」,解釋中國或許沒有民主,但不表示這個社會不曾往前推進,也不表示美國就無法與中國往來合作。
他解釋,若將民主視為一套制度或機構程序,並且建立在所有人享有平等投票權以計算所有票數的假設,中國當然不是民主國家。但中國從鄧小平到江澤民,或許還包括胡錦濤時代,中國變得更加善於應對多元化社會,可以看到公民社會組織與非政府組織的興起,儘管在西方定義中的中國知識分子不算自由,但在江澤民與胡錦濤時代已更能直言不諱、更加坦率。
藍普頓指出,儘管這段時期仍不能稱之為民主,但江澤民所受的西方教育模式背景與經驗,讓他雖稱不上民主領袖但已具有民主傾向,中國領導人變得更善於兼顧各種社會力量、更重視專家與知識份子,給予民營部門發更多發揮的空間。
但反觀習近平,藍普頓以他打壓阿里巴巴與其創辦人馬雲的做法解釋習近平與前代領導人的不同,「江澤民不會這樣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