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 歷史傷疤德國不肯忘記不怕想起

1989年11月9日,一句口誤讓柏林圍牆戲劇性地應聲倒塌。30年後,德國從二戰戰犯搖身成為民主的活教材,歡迎世界從德國的歷史傷痕學習轉型正義。德國能教我們什麼?柏林圍牆倒塌為什麼重要?重生後,德國復原了嗎?

最新更新:2019/11/08 12:48
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 歷史傷疤德國不肯忘記不怕想起封面
紀念重生30週年

紀念重生30週年

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德國正蒐集代表30年來每一個日子的1萬957個「握手印」石膏像(Berlin HANDSHAPE),象徵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多麼難能可貴,同時號召全球民眾上網寫下對圍牆倒塌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望,並將在11月4日到10日舉辦上百場的紀錄片放映、座談和導覽,以巨幅投影的歷史照片,搭配30年前的人聲和音樂,喚起居民的回憶,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一同紀念。

一道高牆 兩個柏林

一道高牆 兩個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及首都柏林被英國、美國、法國及蘇聯一分為四,隨後分別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布滿帶刺鐵絲網、地雷、警犬和配槍邊防軍的「兩德邊界」沿著兩派勢力切開德國。然而大量不滿極權政府的東德人仍可透過西柏林逃向自由,1961年8月13日,東德連夜砌起柏林圍牆,兩派陣營完全隔離,仍屬西方勢力控管的西柏林便成為被共產東德包圍的孤島,身處冷戰的最前線。

推倒高牆的口誤

推倒高牆的口誤

1985年,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屏棄軍事擴張政策,為中、東歐的經濟政治改革鋪平道路。此後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革命運動風起雲湧,東德人也在1989年走上街頭,東德政府最終決定逐漸開放邊界。

負責傳達指令的沙博夫斯基誤解上級命令,在國際直播記者會上宣布「即刻開放」所有德國居民進出東德,讓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人群湧向柏林圍牆,邊防軍擋都擋不住,當局只好放行。在另一側等待的西德人用鮮花和香檳歡迎湧入的東德人,還有「圍牆啄木鳥」以鐵錘鑿子敲下牆體留作紀念、敲出一條條非官方通道。

圍牆倒塌的意義

圍牆倒塌的意義

柏林圍牆倒塌數週後,美國前總統老布希(George H.W. Bush)和戈巴契夫在馬爾他峰會宣布冷戰結束。1990年6月13日,東德軍隊正式下令拆除柏林圍牆;同年10月3日,德國正式統一,並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隨後戈巴契夫與老布希簽署武器管制協議,大幅削減美蘇核子武器,戈巴契夫1991年12月25日辭職,蘇聯也隨之解體。柏林圍牆倒下因此被賦予終結冷戰的意義。

殘留的圍牆為歷史作見證

殘留的圍牆為歷史作見證

柏林圍牆倒塌後,馬上就有118位來自21個國家的藝術家在牆上作畫,這些塗鴉和部分柏林圍牆牆體、瞭望塔成為歷史的見證,部分被送往世界各地展示。1990年9月,殘留的圍牆便成為世界最長的露天藝廊:東邊畫廊(East Side Gallery)。這條1.3公里長的圍牆遺址結合了藝術和歷史,最有名的莫過於「我的上帝,助我在這致命之愛中存活」,還原了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訪問東德時,和領導人何內克(Erich Honecker)的「社會主義兄弟之吻」。

一窺牆內的東德

德國政府保留了許多冷戰時期的建築物和記憶,例如往來東西德的邊境檢查站「淚宮」,一側是西柏林地鐵系統的車站,一側通往東德,名副其實地承載了許多家庭、朋友含淚道別的傷感。除了保留檢查站原始面貌,還輔以聲音和影像還原現場。另外還有鉅細靡遺地介紹東德人日常生活的「東德博物館」,從代步汽車、餐具、化妝品,到紅綠燈、卡帶式錄音機、玩偶,甚至還有完整的客廳、廚房和廁所,讓參觀者穿越時光回到東德。

無法弭平的經濟鴻溝

無法弭平的經濟鴻溝

雖然德國勇於承認歷史並努力追求世代和解,但仍無法弭平東西部間的明顯鴻溝。根據哈雷經濟研究院(IWH)2019年的研究,德國前500大企業有464家總部設在西部,比例高達93%;東部企業的生產力與西部相比至少落後20%,東部人民的薪資也只有全國平均的81%,而且缺工嚴重,外國移民也多選擇西部工作機會。

極右派逐漸壯大

極右派逐漸壯大

儘管德國近10年連續經濟成長,但社會上對傳統政黨卻日益厭倦,特別是前東德地區。2019年6月,挺移民的黑森邦議會主席呂貝克(Walter Luebcke)遭槍殺身亡,還有至少3名支持移民的德國市長接獲死亡威脅;9月的東部兩大邦選舉,極右派的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大有斬獲,分別在薩克森邦及布蘭登堡邦得到28%、24%的選票,緊追梅克爾的執政聯盟,凸顯日深的政治分歧。如何阻止德國被這堵隱形高牆再度分裂,考驗這個千年歷史大國的智慧。

企劃製作/陳昱婷

照片來源/中央社,美聯社,維基百科,美國國防部,明尼蘇達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