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大地震採訪救援都難進入 一篇認識內戰不斷神秘國度
一場芮氏規模8.2的大地震,位於中南半島的緬甸一夕之間成為國際焦點。從軍人政變推翻翁山蘇姬、洛興雅種族滅絕爭議、詐騙KK園區,近年緬甸相關新聞多是負面消息,也因為軍政府全面管制言論與資訊,讓這個近9成民眾信仰佛教、民風保守的國家充滿神秘面紗。

一場芮氏規模8.2的大地震,位於中南半島的緬甸一夕之間成為國際焦點。從軍人政變推翻翁山蘇姬、洛興雅種族滅絕爭議、詐騙KK園區,近年緬甸相關新聞多是負面消息,也因為軍政府全面管制言論與資訊,讓這個近9成民眾信仰佛教、民風保守的國家充滿神秘面紗。
9至13世紀的蒲甘王朝曾是東南亞文化與宗教中心。19世紀緬甸經歷英國殖民統治,於1948年獨立並成立民主政府。10年後緬甸就因各種分歧陷入動盪,1962年3月,將軍尼溫(Ne Win)帶領軍事政變推翻總理宇努(U Nu),開啟長達半世紀的軍事統治,使得緬甸遭孤立,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1992年至2011年,緬甸由獨裁者丹瑞(Than Shwe)掌權,2007年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當局鎮壓造成嚴重死傷。
翁山蘇姬是「緬甸國父」翁山將軍之女,她曾是享譽國際的民主運動領袖,因挑戰軍事統治,斷斷續續遭軍政府軟禁15年,199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2015年她率領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選,成為緬甸實質領袖,推動民主化。2021年獨裁者丹瑞的愛將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政權後掌權至今,並以選舉舞弊為由,逮捕翁山蘇姬等高官。
敏昂萊執政後,緬甸陷入血腥動盪,民眾抗議行動演變為遍地開花的反軍政府武裝叛亂,軍政府與反對派持續爭奪緬甸領土的控制權,長期內戰下,數百萬人因此流離失所。敏昂萊雖曾承諾舉辦選舉、推行「真正且有紀律的民主」,軍政府卻一再將國家緊急狀態延長,緬甸恢復民主之路仍遙遙無期。2025年3月28日大地震發生後,軍政府仍下令持續轟炸反抗勢力,聯合國痛批這種攻擊「讓人憤慨,無法接受」。
洛興雅人屬於穆斯林族群,居住緬甸西部已數世紀,由於宗教、種族及方言別於緬甸各地,被視為來自南亞的外國闖入者,被拒絕給予公民身分、受到歧視,經常被迫為了生存而逃亡,海上喪命案例時有所聞。2017年緬甸軍方大規模鎮壓洛興雅人,翁山蘇姬被控漠視軍方暴行,甚至上國際法庭為軍方辯護,成種族滅絕幫凶,昔日「人權燈塔」國際聲望一落千丈。翁山蘇姬及其政府不認同對洛興雅「種族清洗」,將暴力事件歸咎「恐怖分子」,對洛興雅人大規模逃難事件隻字未提。
緬甸政治局勢紛亂,東部邊境法治更為薄弱,惡名昭彰的詐騙「KK園區」就位在這裡,園區裡面有旅館和賭場,據傳由與緬甸政府軍有聯繫的少數民族民兵組織經營,幕後金主是出生中國並入籍柬埔寨的佘智江。KK園區被稱為「豬仔煉獄」,所謂「豬仔」就是被拐騙來此打工的外國人,一旦豬仔喪失利用價值,就可能會被活摘器官並棄屍公海,近年來有多位台灣人被拐騙至此。即使緬甸、中國、泰國積極合作掃蕩不法分子, 「詐騙」仍然成為緬甸難以洗刷的標籤。
緬甸軍方政變後,歐美國家、國際組織及人權團體強烈譴責並實施制裁,中國對緬甸軍政府態度相對溫和,不僅未譴責,外交部發言人還強調「中國是緬甸友好鄰邦」,盼緬甸能妥善處理分歧。聯合國調查指出,俄羅斯和中國提供武器助緬甸軍政府鎮壓反對勢力,印度也提供少量物資。除此之外,中緬在經貿等多個領域交流密切,緬甸是中國一帶一路重要參與國。
緬甸官方奉行一中政策,台灣與緬甸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不過雙方在經貿及民間仍有交流合作。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統計,2024年台灣與緬甸的雙邊貿易金額達1.68億美元,是台灣第74大貿易夥伴;在台灣就讀的緬甸學生將近2973人。另外,台灣非政府組織多年來提供緬甸人道援助、醫療救援。
緬甸在軍政府統治下長期被隔絕於國際社會之外,軍政府封鎖網路、管制言論,使消息流通不易;大地震發生後,軍政府向國際社會求援,然而各國媒體想進入緬甸境內了解實際災情,軍政府卻以住宿難找及供水供電有問題為由拒絕,外界難以得知真實狀況。台灣搜救隊第一時間整裝待命,最終也未能前進災區。不少緬甸網友在網路社群感謝台灣願伸出援手,也不解為何緬甸軍政府讓中國進緬甸,而不讓經驗豐富、救災專業的台灣協助救援。
企劃製作/林廷軍、李念庭、林湘芸
照片來源/中央社、路透社、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