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麥當勞到汽車都變貴了!通膨席捲全球 台灣物價為何上漲?會持續多久?

餐飲品牌紛紛喊漲,王品集團、麥當勞、鼎泰豐等知名餐廳10月起陸續調升售價,泡麵、油價及部分進口車也漲聲不斷。從食品到汽車都掀起漲價潮,通貨膨脹來臨了嗎?

最新更新:2021/11/26 18:28
從麥當勞到汽車都變貴了!通膨席捲全球 台灣物價為何上漲?會持續多久?封面
通膨怪獸席捲各國

通膨怪獸席捲各國

通膨是什麼?當看到物價持續、明顯上漲,可能就是通膨。一般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作為衡量指標,各國中央銀行大多希望將CPI增幅控制在略低於2%,如今通膨席捲許多國家,演變為棘手的政治問題。

從左圖可見,美國10月CPI相較去年同期飆升6.2%,是30年來最高點,成為總統拜登執政危機;他也承認,打擊通膨是目前「首要任務」。日本、韓國、歐元區物價增長也創近期新高,全球還沒走出COVID-19疫情陰霾,便要為通膨壓力傷腦筋。

這波通膨原因為何?①低基期效應

這波通膨原因為何?①低基期效應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直言:「通膨與疫情脫不了關係。」綜合各國央行官員及專家說法,造成這波全球通膨現象的主要因素有三:低基期、供需失衡、擴張性政策。

2020年疫情衝擊經濟,物價升幅遭到抑制,導致2021年比較基準低,CPI漲幅自然較大。

②全球供應鏈危機:糧食、能源、晶片荒

②全球供應鏈危機:糧食、能源、晶片荒

隨著疫苗覆蓋率提升,各國經濟活動逐漸復甦,壓抑已久的消費者對商品需求暴增,企業卻面臨勞動力短缺、原物料缺貨。全球各大航運樞紐的塞港情況更使局面惡化,11月時貨櫃堆滿美國西部碼頭、新加坡港外排隊的貨輪數破紀錄。遇上年末黑色星期五、耶誕節旺季,海運一櫃難求運價飆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極端氣候頻繁也導致農作物收成不佳,黃豆、玉米等大宗原物料產量不足,價格應聲上漲。原油和晶片同樣面臨供需失衡,成為萬物齊漲的源頭。

③各國擴張性經濟政策

③各國擴張性經濟政策

2020年為了緩和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許多國家調降利率以刺激民間投資,3月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降息到接近零利率,並祭出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QE)政策。各國政府也擴大財政支出,紛紛推出紓困、振興措施。在這些擴張性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下,大量貨幣流入市場,成為物價水漲船高的遠因。

全球物價勁揚可能持續至明年

全球物價勁揚可能持續至明年

美國聯準會今年多次強調通膨加溫只是「短期」現象,但至今國內供應鏈瓶頸未解,物價漲勢愈來愈廣泛,部分官員不得不坦承先前預測失準,並警告高通膨持續時間可能比預期長。聯合國也示警,除非疫情下的塞港、勞動力短缺等供應鏈問題獲得解決,否則海運費率飆漲,將導致2022年全球物價大幅攀升。

台灣有通膨狀況嗎?

台灣有通膨狀況嗎?

主計總處指出,台灣面臨的是「輸入型通膨」壓力,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漲價引起物價持續上揚。8月起,CPI年增率連3個月衝破通膨警戒線;9月重要民生物資CPI(麵粉、雞蛋等17項民生用品)更創3年來最大漲幅。

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者指出,台灣有個別商品漲價現象,但還不至於到通膨。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0月來到逾14%,寫下40年來最大漲幅。有飯店業者表示,進口食材成本實在吃不消,只好反映在餐點售價。

央行:國內通膨是短期現象

央行:國內通膨是短期現象

台灣央行指出,因國內疫情控制得宜,較無勞動市場吃緊、供應鏈塞車情形,待國際原油供需失衡緩解,國內通膨率應無持續攀升之虞。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認為,因台灣無塞港問題,物價較易控制;近期業者調漲售價可能是為了彌補疫情期間虧損,也不排除商家聯合哄抬。

但有部分學者認為,通膨狀況不能太過樂觀。政府10月起也啟動「穩定物價小組」運作,平穩水電油氣與重要民生物資價格,並嚴查商家哄抬行為;經濟部也與各大賣場超市合作推出抗漲專區。

通膨牽動各國升息腳步

通膨牽動各國升息腳步

面對通膨升溫,各國考慮以緊縮性貨幣政策緩和物價,包含減少貨幣供給、升息等。美國聯準會11月啟動縮減購債,市場關注美國是否提前至2022年中升息,這會廣泛牽動民眾貸款、存款與投資行為。物價若持續高漲,將影響聯準會升息的急迫性。

至於台灣是否跟進升息?楊金龍表示,明年全球都朝緊縮政策走,台灣也會有所動作;不過他暗示升息將不早於美國等其他國家,因若率先調高利率,資金湧入台灣可能加劇台幣升值,反而不利出口產業。

企劃製作/徐子苓、邱柏綱

照片來源/中央社、美聯社、Pixabay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