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旋轉您的裝置達到最佳閱讀體驗
政海翻騰

李登輝透過德國之聲提兩國論 記者:精心策畫

最新更新:2020/07/31 09:47
前總統李登輝(前左)1999年7月接受「德國之聲」亞洲部主任克納伯(前右)採訪時,將兩岸定位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這個被外界稱為「兩國論」的主張震驚台海兩岸和全球。(中央社檔案照片)
前總統李登輝(前左)1999年7月接受「德國之聲」亞洲部主任克納伯(前右)採訪時,將兩岸定位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這個被外界稱為「兩國論」的主張震驚台海兩岸和全球。(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30日專電)前德國之聲記者克納伯對於21年前專訪總統李登輝一事記憶猶新,他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李登輝的「兩國論」顯然經過精心策劃,因擔心美國反彈,才選擇透過德國媒體提出。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亞洲部主任克納伯(Günter Knabe)專訪時表示,中華民國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1991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或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

這個被外界稱為「兩國論」的主張震驚台海兩岸和全球,吸引各國媒體爭相報導,也間接讓德國之聲聲名大噪。

克納伯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首先表明要對李登輝過世表示哀悼,並向他的家屬表達慰問之意。

克納伯說,他當年原本以為是一般的訪問,沒想到成功採訪到震驚世界的獨家新聞,現在回想起來可說是記者生涯的驕傲。事後他才發現,李登輝的幕僚規劃了一年多,參考冷戰時期東德與西德交往的經驗,並且刻意選擇透過德國媒體提出兩國論。

東、西德在1972年簽署基礎條約,規範互不隸屬的特殊國與國關係,隨後互設代表處並一起加入聯合國。

李登輝沒有接受影響力廣大的美國媒體訪問,而是刻意透過在當時規模還不大的德國之聲提出兩國論,克納伯研判,原因是擔心美國視兩國論為挑釁。

克納伯對當年訪問的景象仍記憶猶新。他說,李登輝待人隨和,身材高大卻一點架子也沒有,是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偉大政治人物。(編輯:陳正杰)1090730

告別李登輝
李登輝成長於日治時代,曾經歷二次大戰,年過40赴美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又成為當年國民黨權貴統治的接班人,一生宛如台灣近代史縮影。他推動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寧靜革命,12年總統任內六度修憲,一手打造台灣民主政治工程,國內主要政黨都與他有深厚淵源,在台灣歷史上有不可磨滅的地位。
完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