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lection-logo

旅台反川普人士:破壞美國民主 需檢驗挺台純度

最新更新:2020/10/27 14:03
美國11月3日總統大選,台灣有眾多「川粉」,多數人認為川普或至少他的團隊「反中挺台」,但反川普人士則質疑他對台灣的價值。(中央社檔案照片)
美國11月3日總統大選,台灣有眾多「川粉」,多數人認為川普或至少他的團隊「反中挺台」,但反川普人士則質疑他對台灣的價值。(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台北27日電)美國11月3日總統大選,現任總統川普面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強力挑戰。台灣有眾多「川粉」,多數人認為川普或至少他的團隊「反中挺台」,但反川普人士質疑他對台灣的價值。

來台已超過10年、與台籍妻子育有一子的美國職業商業攝影師項睿(Garret Clarke)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直言,他不認為川普是有意識地「挺台」。在他看來,川普對台灣及兩岸關係了解有限;川普對北京強硬,是因為這能在政治上加分,但他從政最終是為了謀求個人利益。

項睿說,川普及家人在中國也有事業;執著於拜登父子在中國的活動,卻無視於川普家族政商一把抓導致的公益與私利衝突,「這是虛偽」。他也提到,美國史上此前從未允許總統的財務狀況如此不透明。

美國媒體已有多篇報導指出,川普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乃至美中貿易戰2018年「開打」以後,川普家族持續在中國註冊商標、生產商品,川普陣營有多項2020年大選周邊商品、甚至部分印有招牌宣傳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運動帽,也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具法律專業、曾在美國總統大選參與民主黨競選策略團隊的雷馬克(Marc Levitt)來台約3年,目前在一所國立大學任教。

對於記者詢問,總統大選期間,對外政策對一般美國選民的抉擇有多大影響力,他指出,影響力有限;一如在世界其他地方,美國選民主要關注就業、醫療等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內政議題,而在美國社會目前高度分化、日益兩極化的情況下,多數選民甚至對候選人提出的實質政策內容不太在意,只要「我方能痛宰對方」、「看黨投票」即可。

美國總統大選最終場辯論22日登場。儘管台灣十分關注兩位候選人對北京的態度,川普和拜登皆未多著墨對中國政策。項睿說,雖然是美國自家的總統選舉,台灣民眾關切什麼樣的選舉結果「對台灣比較好」,這是很自然的;不過,台灣有必要深思,川普各項作為「搶短線」的成分有多少、是否都能給台灣帶來長遠利益。

針對美國政治的日趨兩極化,雷馬克說,從民調結果及今年搖擺選民明顯較往年減少可見端倪。他指出,無論發生多少爭議事件,過去數個月,川普的全國支持度穩定保持平均43%上下,而拜登則約50%,搖擺選民的占比約5%至6%;相較之下,至少自2008年以來,搖擺選民的占比約8%至14%。

不少台灣民眾對美國民主體制的韌性與強健深具信心,認為強大體制足以抗衡任何不按牌理出牌的「非典」領導人,但許多不認同川普的人則持保留態度。他們認為,川普任意攻擊媒體、罔顧公共利益動輒逼退不合他心意的官員、任人唯親、操弄司法如囊中物、煽動社會對立和仇恨以鞏固個人權力等,宛如非民主國家統治者的作風,因此2020大選可謂「對美國民主未來發展的公投」。

雷馬克提到,川普不擇手段要讓媒體和政治對手失去存在正當性,媒體和反對派卻是民主政治重要的監督和制衡機制。

然而,美國政治的兩極化趨勢、媒體「黨同伐異」的現象在川普上台後,更加明顯。項睿說,美國媒體閱聽眾的資訊取得越來越受先入為主的偏見影響,他們選擇性地吸收資訊往往只為了鞏固既有信念,保守派媒體的相關操作和「洗腦」尤其嚴重,事實和科學證據不再重要,這類媒體的忠實閱聽眾往往也擁護川普。

項睿並說,川普深諳操弄群眾情緒之道,尤其精通「恐懼」的妙用,而美國既有的種族矛盾正好提供他發揮舞台。川普嗅到,煽動、激化種族主義在美國「具市場利基」,而種族問題作為最容易分裂社會的元素之一,正好符合川普「分而治之」的統御術。

自台灣赴美生活近20年、目前為大學教授的夏先生說,川普2017年1月上任以來,大舉破壞美國的聯邦民主體制、濫用行政命令和政治壓力、掏空各聯邦機構的專業,拆毀國家機器卻未提出有建設性的替代方案,而就算是右派的國安、外交界人士,也並非很多人願意加入川普政府。

此外,他說,川普當選後,美國的社會氛圍發生明顯變化,排外、種族主義情緒似乎終於獲釋放。他舉例,在他執教的大學,幾位少數族裔或研究種族議題的老師,研究室門上曾被張貼3K黨警告圖文。就他個人而言,2017年某一天,一名白人男性開著貨車從後方緩緩駛過他身邊,並對他大吼:「滾回你國家去!」夏教授說,這是他在美國生活那麼多年來,第一次有類似遭遇。(編輯:黃自強)1091027